招商引資就是一根杠桿,撬動、支撐著整個地方經濟的發展。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,傳統招商引資里那種無門檻、無要求、無服務的理念亟需改變,“剜到籃子就是菜”、“翻臉不認人”等行為絕對不能再有,地方政府以及企業都應轉變招商理念,在不違背招商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篩選好適合自身的企業類型,完善好基礎設施及服務等,充分發揮好招來企業的經濟作用,實現地方與企業的共贏。
01方法解讀以商招商,其核心意義就是內培外引,通過企業招來企業,有“筑巢引鳳”的意思。一個或多個企業,本身是該地區的支柱性或者是特色產業,而政府有異常重視,不斷為其優化生存環境,比如說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,稅收上提供優惠,遇到困難時積極幫助解決等,此時企業因為這些福利就會在此地區駐扎下來,并將此地區的優勢,經過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商業來往口口相傳出去,形成好口碑,從而吸引更多同類型或相關產業鏈的企業前來投懷送抱,以商招商自然達成。02操作應用第一:搭建好“以商”的載體,針對本地區有發展潛力或者已經發展壯大的企業進行培養,通過一系列幫扶政策,比如說聘請專家指導,提供項目低息貸款或者是幫助尋找銷售渠道等,先將其做大做強,在業內形成有規模的影響力。
第二:在企業做大做強后,搞好土地供應,通過土地征收政策,為其他企業的駐扎準備好場地;電網、供水、公路、排水、醫療、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,為即將到來的企業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。
第三:一切發展準備就緒,就需要將口碑打出去。通過本地企業的商業活動交流、電視廣告、互聯網傳媒等形式將本地區的優勢宣傳出去,讓更多的企業了解到我們的招商優勢。另一個有實效的辦法就是政府要積極主動的走出去,通過與各地區政府的招商交流,親自到心儀的企業去宣傳、溝通,召開招商引資大會等搭建好“以商”與“招商”之間的橋梁。
第四:“商”招來了,雖然有以上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持,但是政府的貼心服務也不能少,政府要成立招商小組,走訪剛在本地區安家落戶落戶的企業,傾聽他們的需求以及困難,盡可能的為他們提供幫助。重要的是要建立“親”商“清”的政企關系,政府與企業打交道,要坦坦蕩蕩,盡心盡力,企業也有困難就說,有要求就提,真正做到“親”不逾矩,“清”不疏遠。
03方法簡論以商招商,能夠快速的助力企業做大做強,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更為明顯,值得大范圍推廣。但推行以商招商,有兩點需要注意:
第一:“以商招商”的“商”應該仔細斟酌選擇,盡量選擇高科技、新能源、第三產業等,那種重污染、重能耗的企業不應該在形成產業集群,因為一旦這種企業相繼駐扎在一個地區,那么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將會遭受不可修復的毀滅性傷害。
第二:既然是“以商招商”,政府就不應過多的干預,政府在以商招商中的角色更應該傾向于“服務者”。
文章來源:招商要參
掃一掃,加入【產業招商學習交流群】